你的恐慌和焦虑,可能是优越感在作祟
有些人从小到大都是优秀的,因此,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几乎为零,他们认为进入职场,也应该进入最好的公司,最好的团队,与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项目,但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上天不可能总是偏爱某个人。他们希望,能够在职场上高歌猛进,但事实上,从小公司进入大公司,再到上市公司……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段位和级别。却不料,越来越觉得己不如人,陷入深深的自卑,也所谓“爬得越高发现自己越矮”。
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选择“宁做鸡头不做凤尾”,排斥和比自己“强”的人接触,因为我们需要“优越感”。
而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恰恰容易出现在,从鸡头变为凤尾的过程中优越感的丧失。比如高中尖子生被老师时时关注,像耀眼明星,到了大学却不被老师注意,像一粒沙子。
一、优越感是什么?
优越感是一种自我意识,往往会借助某方面让自己拥有“我比别人强”的认识。比如我比别人漂亮;我比别人富有;我气质高雅;我可以呼朋唤友;总之,就是对自己的生理、心理或者人际有某种优于他人的感觉。
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优越感,比如,富裕的人,有物质优越感;而贫穷的人,会通过其他途径找到优越感,比如,视金钱如粪土,或者通过指责富人的钱来路不明,昧良心,投机倒把没有道德,而获得道德优越感。
具备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,超越他人,让自己感受到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。适当拥有优越感,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,有其非常积极的作用。然而,过度的优越感,会让人丧失对自己的真实认识,比如有些人会目中无人,唯我独尊,成为进步的障碍。
如果不能全面正确认识优越感,当某种优越感丧失的时候,就会陷入困顿。在职场上,人们每进入一个新环境,都要面临全新的挑战,但他们没有越挫越勇,而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,发现别人比自己适应快,就丧失了优越感。此时,又不能对自己的优越感有正确的认识,就会瞬间陷入自卑,觉得己不如人,开始全面否定自己。
而这种自卑,在职场上几乎是致命的打击,职场人际关系会受到影响不说,最重要的是你会陷入全面的否定自我之中,工作不会出成绩,也就是说,你可能要丢饭碗了,因为老板永远不可能养闲人。
要记住,优越感只是你努力的副产品,如果你把它当作主要目标,就会造成过度追求优越感的状况出现。
二、为什么有些人会过度追求优越感?
优越感是自卑的补偿,越自卑越容易追求优越感。过度追求优越感,意味着终将走不去“自卑情结”,又因为自卑情结,更加依赖虚假的优越感。
归根结底,害怕身边的人比我强,是害怕自己的优越感丧失,更是一种自卑的体现。缺什么什么最重要,缺钱的人会夸大钱的作用“有钱就有一切”,自卑的人也一样,因为自己看不起自己,觉得“己不如人”,所以最追求比别人强。
一个贫穷的孩子,没有好衣服穿,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别人,所以会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“我比你强”的优越感;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会通过“我不怕老师,我比你人缘好”来获得优越感。所以,优越感是自卑的补偿。
过度追求优越感,甚至通过隐瞒和假装等非正常积极途径来维持,是自卑的过度补偿,就会走错路,走弯路。
对于那些自卑的人而言,越是曾经的好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越不容易虚心请教,因为学习好是他过往岁月中优越感的主要来源,一旦放下学习好带来的优越感,失去自卑的补偿来源,他会陷入自我意识的盲区,感受到深深的自卑。反之,如果对优越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明白虚心请教才让自己学习好,才让自己有好的体验,而不是自己学习好不用请教,才能对己有利。
我们总是习惯用昨天来衡量今天,却不知道今天的你已经离开了昨天的环境。在新的环境中,你需要重新适应,重新学习,重新开始。昨天的成绩只能证明你具备学习的能力,适应新环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一个硕士,刚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可能还不如某个专科生。如果因此就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专科生而自怨自艾,也不向对方请教,那么,未来终将因为优越感以及由它带来的自卑而暗淡。硕士不代表事事都比别人强,也不代表自己不学就会。面对新的工作,硕士的优势在于,你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可能更强一些,多年的科研思维,对你的思考能力也有帮助,如此而言。当然,这些因素在关键时候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。
从这个角度而言,在你重新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,身边的人比你强,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我们该如何面对呢?
三、如何面对身边的人比我“强”?
再次声明,我们要学会细化优势,拒绝笼统定义人,尽量避免一概而论某人“强”。身边的人某方面比你强,你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资源,获得更多协助。因为,当别人评价你的时候,是以实力为考量的,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职场,人们信奉的是绝对的实力,是结果,而不是某人在某方面比你强。
仔细想想,身边的人都比你弱,你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;身边的人比你强,说明你进入了一个比你原来层级高能量高的环境,你进步的空间将会很大。
等到你身边的人又都比你弱了,你就需要进入更高的圈子,成为那个圈子里弱的人。人生就是不断地遇到挑战---调整自己---适应和战胜的过程。身边的人比你“强”,也有好处,不是吗?
尽管如此,真正接受这个,需要我们解决自己内心的焦虑。
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选择“宁做鸡头不做凤尾”,排斥和比自己“强”的人接触,因为我们需要“优越感”。
而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恰恰容易出现在,从鸡头变为凤尾的过程中优越感的丧失。比如高中尖子生被老师时时关注,像耀眼明星,到了大学却不被老师注意,像一粒沙子。
一、优越感是什么?
优越感是一种自我意识,往往会借助某方面让自己拥有“我比别人强”的认识。比如我比别人漂亮;我比别人富有;我气质高雅;我可以呼朋唤友;总之,就是对自己的生理、心理或者人际有某种优于他人的感觉。
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优越感,比如,富裕的人,有物质优越感;而贫穷的人,会通过其他途径找到优越感,比如,视金钱如粪土,或者通过指责富人的钱来路不明,昧良心,投机倒把没有道德,而获得道德优越感。
具备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,超越他人,让自己感受到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。适当拥有优越感,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,有其非常积极的作用。然而,过度的优越感,会让人丧失对自己的真实认识,比如有些人会目中无人,唯我独尊,成为进步的障碍。
如果不能全面正确认识优越感,当某种优越感丧失的时候,就会陷入困顿。在职场上,人们每进入一个新环境,都要面临全新的挑战,但他们没有越挫越勇,而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,发现别人比自己适应快,就丧失了优越感。此时,又不能对自己的优越感有正确的认识,就会瞬间陷入自卑,觉得己不如人,开始全面否定自己。
而这种自卑,在职场上几乎是致命的打击,职场人际关系会受到影响不说,最重要的是你会陷入全面的否定自我之中,工作不会出成绩,也就是说,你可能要丢饭碗了,因为老板永远不可能养闲人。
要记住,优越感只是你努力的副产品,如果你把它当作主要目标,就会造成过度追求优越感的状况出现。
二、为什么有些人会过度追求优越感?
优越感是自卑的补偿,越自卑越容易追求优越感。过度追求优越感,意味着终将走不去“自卑情结”,又因为自卑情结,更加依赖虚假的优越感。
归根结底,害怕身边的人比我强,是害怕自己的优越感丧失,更是一种自卑的体现。缺什么什么最重要,缺钱的人会夸大钱的作用“有钱就有一切”,自卑的人也一样,因为自己看不起自己,觉得“己不如人”,所以最追求比别人强。
一个贫穷的孩子,没有好衣服穿,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别人,所以会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“我比你强”的优越感;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会通过“我不怕老师,我比你人缘好”来获得优越感。所以,优越感是自卑的补偿。
过度追求优越感,甚至通过隐瞒和假装等非正常积极途径来维持,是自卑的过度补偿,就会走错路,走弯路。
对于那些自卑的人而言,越是曾经的好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越不容易虚心请教,因为学习好是他过往岁月中优越感的主要来源,一旦放下学习好带来的优越感,失去自卑的补偿来源,他会陷入自我意识的盲区,感受到深深的自卑。反之,如果对优越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明白虚心请教才让自己学习好,才让自己有好的体验,而不是自己学习好不用请教,才能对己有利。
我们总是习惯用昨天来衡量今天,却不知道今天的你已经离开了昨天的环境。在新的环境中,你需要重新适应,重新学习,重新开始。昨天的成绩只能证明你具备学习的能力,适应新环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
一个硕士,刚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可能还不如某个专科生。如果因此就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专科生而自怨自艾,也不向对方请教,那么,未来终将因为优越感以及由它带来的自卑而暗淡。硕士不代表事事都比别人强,也不代表自己不学就会。面对新的工作,硕士的优势在于,你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可能更强一些,多年的科研思维,对你的思考能力也有帮助,如此而言。当然,这些因素在关键时候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。
从这个角度而言,在你重新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,身边的人比你强,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我们该如何面对呢?
三、如何面对身边的人比我“强”?
再次声明,我们要学会细化优势,拒绝笼统定义人,尽量避免一概而论某人“强”。身边的人某方面比你强,你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资源,获得更多协助。因为,当别人评价你的时候,是以实力为考量的,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职场,人们信奉的是绝对的实力,是结果,而不是某人在某方面比你强。
仔细想想,身边的人都比你弱,你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;身边的人比你强,说明你进入了一个比你原来层级高能量高的环境,你进步的空间将会很大。
等到你身边的人又都比你弱了,你就需要进入更高的圈子,成为那个圈子里弱的人。人生就是不断地遇到挑战---调整自己---适应和战胜的过程。身边的人比你“强”,也有好处,不是吗?
尽管如此,真正接受这个,需要我们解决自己内心的焦虑。
上一条:
菜鸟如何快速成长
下一条:
工作不在状态? 3招教你找回